论勤快

林彪在其著名的《怎样当好一名师长》中写到的第一条,便是“要勤快”。

勤快在中国思想中是一切成大事者之先决条件,绝大多数中国人也都信奉和恪守这一道理。我亦对其十分认同,但我们首先要对“勤快”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我所认为的真正有效的勤快,只有两种。一种是“术”上的勤快,一种是“道”上的勤快。

则何谓之“术”上的勤快?“术”上的勤快是指对于具体事物的实践,通过对某一事物采取批量性、重复性的实操来提升自己在相关事物上的熟练度,大量的刷题、不断的练习颠勺等都是“术”上的勤快。“术”上的勤快是很重要的,因为大量的实践是为了提高对某一具体事物实施的准确度并降低其实施难度。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认为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术”上的勤快亦属于“利其器”的范畴,因为“术”上的勤快本质也是为了“善其事”。但是“术”上的勤快亦具有两面性,正如已知简单的题目刷的多了,充分掌握后依旧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刷题,此时的提升则是很小的,但是依旧在行使“术”上的勤快,那么这种勤快则变成了浪费,是对体力、脑力、时间等宝贵资源的不充分运用,此亦可解释什么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想多半是需要借助”道“上的勤快。

“道“上的勤快简而言之,是对”主要矛盾“思考之勤快。回到刷题这个案例,初期的主要矛盾是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基础掌握,通过”术“上的勤快后,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转变为对高阶知识的拓展与多种领域知识的结合,此亦即为”事物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所以在主要矛盾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时刻,要加强”道“上的勤快,通过”道“上的勤快,再来指挥”术“上的勤快。而反观目前大多数情况,则是大家对于”术“上的勤快占据了勤快讨论范畴的绝大多数,而把对”道“上的勤快抛之一边,对我而言,两者的勤快都十分重要,但我认为”道“上的勤快要更重要一些。因为”道“上的勤快是为了确认哪些是正确的事情,而”术“上的勤快则是为了把对的事情做对。如果在“道”上偷懒但是在“术”上勤快,那么便像是一头骏马在错误的道路上狂奔,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达到理想的终点,时间和精力白白的浪费了。

那么反过来呢?如果在“道”上勤快但是在“术”上偷懒呢?这种情形亦是十分错误的,我们应该始终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你不勤于术,而只勤于道的钻研,你很有可能成为一个一事无成的完美主义规划者,成为空想主义者,“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些话则都是指这些情况。原因也是显然的,因为对于事物发展的初期,受限于对真理的不充分不完备认知,很难在现有的资源下就确认到底何为最终的真理,如果在此种情况下想试图了解清楚事情的完整面貌,则一如“管中窥豹”,绝对无法看清事物真相。因此在现有的资源下,进行充分的调研、讨论与思考,先确认方向,再不断地施以“术”上之勤快,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对于真理的认知和理解,后反复进行“道”上的勤快,如此循环,才可真正看清真理。

我们需要牢记,勤快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更快的掌握真理,“术”与“道”上的勤快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在探寻真理的道理上,一时的成功不应自满,因为那不是最终的真理,一时的失败也没什么好怕的,因为这也是探寻真理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对于所有事物,这个简单的道理都是适用的。